产品特性:菊花种苗 | 种类:种苗 | 茎粗:1cm |
苗高:35cm | 苗龄:一年苗cm | 品种:菊花 |
品种纯度≥:96.0 | 等级:1 | 病虫害:无 |
婺源皇菊管理和种植技术
婺源皇菊从清末到现在其“香、甜、润”特色在花茶中声名鹊起,婺源皇菊,具散风清热、平肝明目、功效,成为重要的饮品 。皇菊富含黄酮素叶绿素等物质、锌、硒、叶黄素、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;皇菊气味芳香,回口甘甜,较其它菊花更适宜饮用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菊花茶逐步被开发利用,种植效益高,市场前景广阔;近年皇菊种植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好几倍 。利用空气清新,土壤、水质良好,没有污染源的田地,措施种植生态皇菊,品质,生态绿色,价格居高不下,市场前景看好。现将皇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,以供知友种植参考。
婺源皇菊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,要有阳光充足的环境,能耐寒、怕水涝,但是育苗期、花苞期不能缺水。婺源皇菊一般在每年3 月中下旬开始扦插剪枝,枝头剪掉,枝尾斜剪,枝长在10公分~15公分留5到7片叶;5月底移栽,6月施肥,7~8月灌溉抽水,9月下旬开始现蕾在再次施肥,10月中旬花蕾现黄,11月上旬完全开放,花期 25 天左右。
皇菊属易生根植物,繁殖多采用无性繁殖,上最常用的是扦插法与分株法,分株法比扦插法育苗容易,但扦插苗比分株苗病虫少、不退化、生长好、产量高 ,所以建议采用扦插苗种植。 母株处理与穗条培育11 月皇菊采收后,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害的植株,将菊花茎杆平地割除,施一层腐熟农家肥,保暖越冬。到了第 2 年2—3月会从根蔸长出脚芽,当脚芽长到15 ~20公分时,便可用于扦插育苗或进行分株种植。 合格苗标准株高15 ~20公分,根径0. 3公分以上,根系多,粗壮、无病虫害。皇菊对土壤要求严,以肥沃、疏松、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为佳;忌黏地、低洼潮湿地。全面清理块状或水平带状整地,田地深挖垄高35公分,起到爽水。垄宽40公分,起到通风。相互之间要贯通,保持流水通畅,但不可形成冲涮,以免水土流失。
皇菊为喜肥植物 ,按照肥料使用准则施足基肥 ,如菜饼、有机肥,菜饼一株15克,有机肥20克。定株与覆盖:按一株一行间距 25~30 公分种植,一亩地栽植密度4000~5000株,5月栽植。扦插苗每穴栽1株,分株苗每穴栽1 ~2株,栽后覆土压紧,并浇足定根水。种植垄可选择地膜覆盖,不仅能保持土壤的温、湿,抑制杂草生长,减少浇水、除草成本。全年需中耕除草4 ~5次。生长后期结合中耕除草对植株根颈基部进行培土,促进根系生长,防止倒伏。除草不可使用除草剂,垄上杂草人工铲除或拔除,操作带的杂草用锄头铲除;水平带间的杂草采用割草机割除。 6月水分管理皇菊怕涝,雨季注意清沟沥水,山地做好排水工作,一般不会受涝。8~9月皇菊孕蕾期和开花期需要一定的水分,遇天气十分干旱时要浇水灌溉。
剪苗打顶是皇菊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,可抑制***生长、增大冠幅,提高产量。先剪苗,后打顶。剪苗时间在 5 月中旬—6 月上旬,不得迟于 6 月中旬,当皇菊长高至 20 ~25 公分 时,选在晴天将离地 2 ~3 cm以上的枝叶全部剪除,以促进植株分蘖,以后保留 3 ~5 个生长强壮的分枝即可,分枝过多,营养不良,花头变得细小,会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。打顶是在次剪苗后的 30 小时,即 6 月中旬—7 月中旬,此时皇菊分枝已长至 20 公分左右,根据皇菊苗分蘖情况打顶芯,一般摘除顶芯1 ~2公分,分蘖好的、生长旺盛的多打顶,生长弱、分蘖少的少打顶;如果种植晚的,只须进行1次打顶。
皇菊的害虫主要有潜叶蛾、蚜虫、红蜘蛛、螟虫、棉铃虫、粉虱、蛴螬等,病害主要有灰霉病、白粉病、叶斑病、锈病等。病虫害方法是决定皇菊花是否生态绿色最重要的一环,应该坚持“预防为主,为辅”的原则,按照农药准则使用农药 。首先通过减少病虫源控制病虫发生,在苗木移植时喷多菌灵预防苗木带菌;在多雨季节,及时摘除病叶、病株和带虫卵的叶片,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、虫卵;在4—5月益虫的繁殖高期,注意保护瓢虫、草蛉、食蚜蝇、小花蝽、蚜茧蜂、蚜小峰、鸟类等昆虫天敌,在害虫成虫盛发期,采用灯光诱杀和黄板诱杀昆虫成虫来控制害虫数量;当病害发生时,发病初期采用波尔多液、石硫合剂等防控,有爆发趋势时,采用生物杀菌剂复合木霉菌等进行;当虫害爆发时,采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等进行。
及时采收婺源皇菊,采收期在11月上中旬,当皇菊的花瓣展开平直,花蕊展开近 90% 时即可采摘。注意中间不要是绿心,绿心烘干起来就是黑心。用清洁、通风良好的竹编、筐篓等容器盛放鲜花,注意保持花型完整;采摘时注意采大留小,采展开的留未展开的,分批采摘,雨天、早晨花瓣露水未干时不采摘,这样可以减小烘焙时间,提高花朵质量;采收后进行挑选,拣掉泥花、虫花、病花及其它杂物。拣好后及时烘焙加工,防止腐烂、变色,不能立即加工的,摊放在阴凉处,均匀铺开。